2024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儿科学辅导:儿童骨骼常识
儿童骨骼常识:
1、骨骼发育的解剖生理
儿童的较大长骨可分为几个明确的解剖区,即骨干、干骺端、骨骺和骺板。这4个区基本由软骨内化骨而来,随后有所改变,但沿骨干有膜内化骨补充。
1.骨干是每根长骨的皮质骨组织的主要部分,它主如果骨外膜膜内化骨组织贴附于原有些软骨模型上的产物,也是骨内膜再塑形和骨形成的产物。
2.干骺端是骨干两端不同形状的扩张部分,其主要特点是皮质骨的厚度降低,骨小梁的量增多。干骺端的骨与其他区的骨相比,有相当多的更新骨。
3.骺板介于骨骺与千骺端之间的软骨叫骺板。骺板软骨在非常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增殖能力,使软骨不断增生,软骨同时退变骨化,不只使骺板软骨维持肯定厚度,而且骨化的过程,使骨干不断增长。青春期后,骺板软骨失去增殖能力,完全骨化,形成骺线残存着,从此,长骨停止成长。
4.骨骺出生后胎儿长骨骨端先后在其中央出现次级骨化中心,即骨骺。产生骨化组织,渐渐向四周扩张,一端永远保留软骨,即关节软骨。
2、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闭合年龄
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有肯定时期及规律,从出生到14岁可有2次骨化中心的出现状况估汁年龄;从14岁到25岁又可依据骨骺与骨干的愈合状况估计其成长潜力及年龄。
2024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儿科学辅导:儿童骨骼的骨折种类
因为小儿骨骼的组织解剖特征,决定其有特殊种类。
1.青枝骨折:一侧骨皮质、骨膜破裂,另一侧完整;
2.骨膜下骨折:骨皮质折断、骨膜完整,为稳定性骨折;
3.骨骺损伤:依据受伤机制、骨折与骨骺板的关系、影响成长发育与否分为五型。
2024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儿科学辅导:婴幼儿骨骼,牙齿的发育
骨龄骨龄可衡量儿童的发育情况。骨龄延迟意味着该儿童达到成人的高度比原来应达到的身高要矮。
甲状腺素、成长激素、雄激素均可明显加速骨的发育;食物中钙、磷的摄入量与比率,维生素D3的提供是不是充足,也是影响骨骼发育的主要原因。
正常小儿的成骨中心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变异和接合称为骨龄,一般用腕骨来讲明发育状况。
正常婴儿出生六个月后出现头骨和钩骨,到2~3岁出现三角骨,4~6岁出现月骨和大、小多角骨。
小儿在一岁时腕骨已有2~3个骨化中心,三岁时有4个,六岁时有7个,八岁时有9个,十岁时全部出现,共十个。这样来看,骨龄即正常儿童出现此数目骨化中心的年龄。
脊柱的成长脊柱的增长代表扁骨的发育,一岁内的增长为飞速。
新生儿的脊柱是直的,三个月能抬头使脊柱出现第一个生理弯曲,六个月会坐时则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,一岁时能行走使脊柱出现第三个生理变曲。
骨骼发育不好的、坐姿不正、后背负担过重,均会干扰儿童脊柱的正常发育。
婴幼儿期除去在饮食上注意增加钙、磷及维生素D3的摄入,还应该注意培养好的坐立习惯,无论在进餐或在看电视时,都应维持后背的挺直,不然不利于脊柱的正常发育。
牙齿的发育牙齿的发育也是标志骨骼发育的一个指标。
牙齿在胎龄五个月时开始钙化,出生后仍继续这一过程,直至一岁将来。
先萌出的牙齿为乳牙,约二十颗。出牙时间4~10个月不等,有时甚至更晚,全部出齐约在两个月左右。
六岁将来乳牙脱换以恒牙。婴幼儿期正处在乳牙的不断萌出时期,牙齿的萌出时间、牙齿的质地、牙齿的发育情况等都与机体的营养情况密切有关。
在营养的摄入方面,特别与蛋白质、钙、磷、维生素D及维生素C的关系更为密切;同时也与甲状腺水平、水中氟的含量有关。
2024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儿科学辅导:小儿骨骼发育概述
颅骨的发育
颅骨的发育随脑的发育而长大。前囟出生时约1~2cm,将来随颅骨成长而增大,6个月龄左右渐渐骨化而变小,约在1~1.5岁闭合。前囟检查在儿科临床非常重要,如脑发育不好的时头围小、前囟小或关闭早;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囟闭合延迟;颅内压增高时前囟饱满;脱水时前囟凹陷。前囟:12~18个月闭合。后囟:6~8周闭合;颅骨骨缝3~4个月闭合。
脊柱的发育
新生儿时仅有轻微后凸3,个月能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;6个月后能坐,出现胸椎后凸;1岁左右开始行走,出现腰椎前凸。6~7岁时这类自然弯曲为韧带固定。
骨化中心
骨化中心出现可反映长骨的成长成熟程度。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、数目、形态的变化,并将它标准化,即为骨龄……